這是我從小一直很想去的地方,在出發之前有做一些功課(原本一直都以為會自助,但最後選擇跟團==>機票便宜太多...),現在把這些東西放在網路上跟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交通
關於航班:
由於島的西班牙文是Isla de Pascua,所以機場的代碼是IPC,班機比較多的當然是與智利本國首都Santiago,單趟航程約5小時,主要的航空公司是LATAM (即LAN航跟TAM航合作後的品牌,有『拉丁美洲』的縮寫含意在內);另一條路是由大溪地的Papeete,但是航班遠比Santiago要少(兩三周才一班),以前還有大溪地航空在飛,現在好像只剩LATAM了。
關於島上交通:
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如已安排住宿可請住宿處接機。不然就坐計程車,或是走路(沒開玩笑,機場離島上唯一的市區Hanga roa其實不遠)。至住宿處可參加Local tour,不然就是自己租車…
歷史及傳說
由考古學家所整理出資料可以知道,復活節島的歷史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1.移民時期(AD 800之前)
2.摩艾時期(AD 800~1680)
3.晚期(AD 1680~ 19世紀)。
1.移民時期(AD 800之前)
2.摩艾時期(AD 800~1680)
3.晚期(AD 1680~ 19世紀)。
移民時期可能起於AD 400,但較大規模的人口移入應該在AD 700之後。目前的證據偏向於由Polynesia(即紐西蘭、夏威夷跟復活節島所圍起來的範圍中的群島)而來。但是仍有人認為部份人民是由南美洲移入。根據島民傳說,第一個帶領人民上島的國王(ariki mau,ariki即王的意思),叫做Hotu Matua,在現今島上的Anakena處登陸。
由於波里尼西亞人有膜拜石像的傳統 (跟復活節島相比當然是小得很多),有可能在移民時把此傳統帶到復活節島。在摩艾時期大致分為六個主要的部族 (Mata),據說是Hotu Matua的六個兒子。在這個時期,石像愈刻愈大,各個部族有各部族的Ahu (放石像的平台),石像根據族內過世的名人領袖的容貌刻成。至於為何要照人的面貌刻而不是照神的面貌刻呢?
復活節島人稱自己為Rapa Nui,主要的信仰是Make-Make神 (創世神),應該就是毛利人的Tane神 (吧?),同時世間萬物各有其精神法力 (Mana),當然也包括人類。刻成領袖的面貌是為了保留他們的Mana,讓他們的Mana可以榮耀並保護部落。所以石像放在Ahu上,都是要面對部落的 (當然就背對海了)。而Make-Make神則刻在神像的背面用以『加持』那位領袖的Mana。因為石像愈刻愈多愈來愈大,所以舊的Ahu會不夠用,此時島民會把舊的石像回收弄碎成為Ahu擴建的材料,再把新的石像擺上去。所有的石像本體都是在Rano raraku火山以火山岩所刻成,與別人不同的是,Rapa Nui是刻好才搬運,而其他民族(如埃及)是搬到定位才刻。所以運送過程中如果出現什麼意外,石像就得重新刻然後再運一次。但是石像非常巨大又非常重,搬運的方式目前學者仍莫衷一是。可以想見的是十分耗費人力及資源(例如樹皮製成的繩索、當槓桿用的圓木等),由於各部族在後期爭相建造巨大的石像以及互相攻擊,於是耗盡島上生物資源,最後文明衰落至第三時期。在第二時期末部族互相戰爭,大部份Moai都被推倒(以免保護敵方部落)。在第三時期Rapa Nui人已無法建造Moai,甚至連如何建造或搬運的技術都已失傳。
第三時期由於文明衰落,無法建造Moai,於是針對Moai的信仰改變,可能是Rapa Nui部落酋長可以利用Tapu(禁忌)的方式恐嚇人民,但石像被推倒後原有社會信仰崩潰,大酋長權威不再,居民不再崇拜祖先和巨型石像。居民們發明了一個新的方式:『鳥人(Tangata Manu)』,舉辦一年一度競技,讓各部落派一名代表爬下Orongo的懸崖,游到鄰近小島(Motu nui),搶回每年第一隻鳥蛋,勝利者在未來一年被供奉,所代表的部落得到較大的資源支配權,其他人就喝西北風(大誤)。
各部落都有明顯的階級制度,大致上可以分為貴族階級 (酋長、祭司、武士)跟平民。這兩個最大的不同在於耳朵。貴族階級會穿耳洞吊重物,然後耳朵就愈拉愈長,或者叫長耳族(Hanau epe);而平民則否,叫短耳族 (Hanau momoko)。如果注意看,可以看到復活節島『每一個』Moai都是耳朵長長的。在第三時期,貴族權威不再,可是仍然繼續奴役平民階級,短耳族受夠了就不分部落的造反,長耳族由於戰況不利,退到島上東北角的Poike高地建立據點,最後被短耳族攻破,長耳族被屠殺到只剩一人(留著他講故事吧,我猜)。也因此,有人推測長耳族和短耳族很可能在移民期有先來後到,說不定長耳族是從南美洲來的,但是因為長耳族在戰爭中幾乎都死光了,以現代的遺傳方法沒辦法找到他們子孫與印加人之間的關係。
由於在第三時期末的長耳/短耳族戰爭搞到民不聊生,最後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文明迅速凋零。在1722年歐洲航海家還可以看到有站立的石像,到了1838只剩一尊還立著,在Orongo(最後這尊被搬到大英博物館去了)。島上人口由20000以上降到不到2000人。然而,真正悲慘的事才正要開始。1862年祕魯奴隸販子登陸復活節島,幾乎把全島剩餘的一千五百名成年人俘虜上船,包括島上最後的大酋長、祭司等知識分子,全部被運到南美做苦工,主要是採集鳥糞。後來在國際壓力下才被放回來,但是一千五百個人只有15個活著回到家。回到島上之後,還把南美的傳染病(天花)帶回島上,使島上的人幾乎死光。到1872年全島只剩111個活人。當地的傳教士即讓全島改信天主教,同時禁止原住民本來的信仰及一些文物。原本復活節島是有文字的,叫Rongo-rongo,讀法由上而下橫讀,但是是弓形(即第一行由左到右,第二行由右到左,如此類推),在知識份子死光及傳教士的焚燒下,目前僅剩二十多片木板、石板,但已無人能讀。
1887年智利想要併吞復活島,為了顯得吞併「合法」,智利決定通過天主教會擁立一個『復活節島國王』當傀儡「代表」復活節島人民,再和這個「國王」簽署吞併條約。。1888年,智利正式併吞復活節島。但智利在併吞復活節島之後,禁止當地民眾自由耕種、打漁或離開島嶼,所有土地都租給牧場公司當牧場使用。智利扶植的傀儡國王不久病死,島民又選出一個有大酋長血統的人當國王( Riro Kainga),新國王決定到智利向中央政府請願,要求改善待遇。但牧場公司擔心中央改變政策,在新國王到達智利後將其毒死,同時禁止再選出國王。一直到1956年最後國王的曾孫Valentino Riroroko Tuki搭舢板自行逃出島,向外界公布智利政府和牧場公司的暴行。智利受制於國際輿論,重新容許島民行動自由、賦予其公民權,開發旅遊業,2007年才成立「復活節島特區」(territorio especial),這才開始島民1680年至今最安穩的一段日子(以上資料見Wiki)。透過這段歷史,不難想見復活節島民會有想獨立的聲音,但現今島上外來移入人口比原島民還多,而島上又缺乏資源(旅遊業不算),獨立大概幾十年內辦不到。
1887年智利想要併吞復活島,為了顯得吞併「合法」,智利決定通過天主教會擁立一個『復活節島國王』當傀儡「代表」復活節島人民,再和這個「國王」簽署吞併條約。。1888年,智利正式併吞復活節島。但智利在併吞復活節島之後,禁止當地民眾自由耕種、打漁或離開島嶼,所有土地都租給牧場公司當牧場使用。智利扶植的傀儡國王不久病死,島民又選出一個有大酋長血統的人當國王( Riro Kainga),新國王決定到智利向中央政府請願,要求改善待遇。但牧場公司擔心中央改變政策,在新國王到達智利後將其毒死,同時禁止再選出國王。一直到1956年最後國王的曾孫Valentino Riroroko Tuki搭舢板自行逃出島,向外界公布智利政府和牧場公司的暴行。智利受制於國際輿論,重新容許島民行動自由、賦予其公民權,開發旅遊業,2007年才成立「復活節島特區」(territorio especial),這才開始島民1680年至今最安穩的一段日子(以上資料見Wiki)。透過這段歷史,不難想見復活節島民會有想獨立的聲音,但現今島上外來移入人口比原島民還多,而島上又缺乏資源(旅遊業不算),獨立大概幾十年內辦不到。
景點
西南方
復活節島大致上呈現一個直角三角型,三個角分別是三個火山口。島上唯一的小鎮Hanga Roa位在西南方火山口(Rano Kau) 的山腳,鎮內港邊有1938年智利海軍立起來的Moai,這是全島唯一面向海的Moai。附帶一提,那條路的路名叫Te pito o te Henua,意思是世界的中心,也是當地人以前對本島的稱呼。
由機場往南上山是Rano Kau火山,旁邊是Orongo,也就是鳥人祭的起點,參加競賽的人必須由此爬下懸崖,游到對面的島,爬上懸崖,等待春季的侯鳥所生的第一顆蛋,然後綁在頭上,爬下懸崖游回本島再爬上懸崖…這根本是古代的鐵人三項 (只少了腳踏車),而且過程中對手還會暗算你… -_-|||
由Orongo遠眺鳥島 |
在由Orongo回Hanga roa的路上,會路過Ana kai Tangata (Ana在Rapa Nui語是山洞的意思,Tangata是人類…Kai是吃或教學),這是個風景很漂亮的海蝕洞,洞內有一些壁畫,但是我慧根不太夠,看不出那是什麼意思。
是鳥吧... |
由小鎮沿岸邊往北走路約10分鐘可到的Ahu Tahai,這是看夕陽的最佳位置 (當然你到的那幾天有沒有夕陽要問老天爺)。那邊有七尊Moai,當然都是後來立起來的,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一尊有眼睛,這也是島上少數有眼睛的Moai。理由是大部份的Moai在島上的戰爭中都被推倒,白珊瑚(眼白)跟黑曜岩(瞳仁)做的眼睛一直要到1979年才被考古學家找到,之後才(複製後)安裝回這尊石像上。所以目前島上的Moai大多是瞎子… (泣)
島上少數不是瞎子的Moai |
雲太厚沒有夕陽的Ahu Tahai... |
在由小鎮往Tahai的路上,會經過當地的墓園。墓園雖然不是景點,但是都裝飾得很漂亮,或者說,很有創意…仔細看還可以看到不少都是兒童(居然還有雙胞胎…慘),可以想像本島醫療資源的缺乏…
北方
島上北方最重要也是最美的景點絕對是Anakena。根據傳說,這是復活節島的第一個國王跟所有住民的祖先Hotu Matua登陸的地方,在他登陸之後就於此地建立宮殿。位於Anakena的Moai是Ahu Nau Nau,所有的石像都是國王(島上其他的Ahu有可能是部落中地位較高者,不一定是王)。這兒的石像原本在第三時期也是被推倒趴在地上,據當地導遊說,這兒的沙灘在她小時候只有岸邊一點點,但這幾十年來一直擴大。也就是這些擴大的白沙把倒下來的Moai蓋住,所以他們背部的雕飾可以看得比較清楚。在Ahu Nau Nau旁有一尊孤單的石像(Ahu ature huki),那是1955年當地民眾應考古學家Thor Heyerdahl要求『表演』如何把石像立起來,所以十二個人花了18天就把那尊石像給『弄』起來了(順便跟考古學家們要了點錢…)。一直1978年考古學家才把Ahu Nau Nau的7尊石像全部站回Ahu之上,1979年才找到他們的眼睛,之後眼睛放博物館,繼續讓國王們當瞎子…而在Moai頭上紅色看起來像帽子的東西,叫做PuKao,事實上是髮髻。所有的Pukao都是從(目前)的村子(Hanga roa)東邊一點點的Puna Pau火山刻好拿來的(石像則是從島上東邊的Rano Raraku火山搬來)。光髮髻就大約10噸重,可以想像一下在古代沒有起重機只靠人力要如何把這東西放到三四層樓高的石像頭上…
在島的北岸,Ahu Te Pito Kura有一尊面向下倒大的Moai,這是島上已搬離Rano Raraku火山最大的Moai,光是石像耳朵就2公尺長,估計總重70噸。而且這也是少數名字還被保存著的Moai,叫做Paro,據說是個寡婦為了讓她先生的Mana長久保存而建的 (當時肯定很有錢,而且至少她老公的名字留下了)…在Ahu的附近有五個大小不一的圓石頭,據說是第一任國王Hotu Matua的法力泉源,所以這個地方才叫做光之臍 (Te pito Kura)。我承認我有摸石頭,但沒感覺到有法力… -_-|||
Paro-石像是倒了,老公的名字留下了 |
光的肚臍?! |
東方
在Poike高地的北邊有個山洞,叫Ana O keke (處女洞),是以前島民為了讓女生變白,所以把她們關在裏面過著不見天日的日子,飲食都由島民送去,如果有看過電影復活節島應該就能理解…(關於電影,撇開錯誤的歷史不提的話,看看小鮮肉跟美麗的風景還是不錯的。)
最著名同時也是到島上不能不去的景點:Rano raraku。所有的石像都來自這兒,還有很多雕完的、沒雕完的、運一半的、運送過程中出搥的石像通通在這,非常的壯觀。在長耳/短耳族戰爭之後,掌握技術的長耳族接近滅絕,於是島民不再知道祖先們是怎麼運送雕像的,所以開始有一些故事。故事是這樣的:石匠雕刻Moai時,有個巫婆住在Rano Raraku。她施展魔法把生命吹進石頭巨人,讓石像們自己走到他們該去的地方。但是,有一天石匠們吃了一隻大龍蝦,卻沒有分給那個巫婆一口,當她發現蝦殼時,非常的生氣 (是有多愛龍蝦?),就讓全部正在行走的Moai們撲倒在地,從那時起,石人們就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當然這只是個故事,但是考古學家們根據這個故事,推測石像有可能是立起來一左一右往前慢慢搬的,由遠方看起來就像是石像在走路…至於是不是,恐怕是沒人知道了。
在Rano raraku的山腰,有一尊與島上其他石像都長得不太一樣的石雕,還留著山羊鬍,叫Tukuturi,是Thor Heyerdahl在1955年才挖出來的,據信是較早時期的雕像。由於與南美玻利維亞的Tiahuanacu的一些雕像有類似的風格,也難怪Thor Heyerdahl會推測古代復活節島人(至少)有部份是由南美來的。
Tukuturi,後腦勺遠方是Tongariki... |
在東岸的另一個重點,是Ahu Tongariki,這裏有十五尊立著的Moai,這就要感謝日本的多田野吊車公司 (Tadano Co.為了表示感謝,一定要加個連結...),在1993~1996年間幫復活島把這個Ahu的石像都立起來(當然是要考古學家先考據哪一尊在哪個位置…)。這也是看日出最佳景點。在入口旁有一尊孤單的石像,那是Thor Heyerdahl在島上時請村民搬動它以證明他對搬運石像的假說,事實上本文很多資料也都是參考這位了不起的考古學家的書…(雖然我覺得他關於Rapa Nui人是由南美洲來的理論應該是錯的)。題外話是那尊石像也曾被運到日本展出 (為了感謝日本人幫他們把Tongariki的石像們立起來)。
另一個東岸的Ahu是Ahu Akahanga,據說是Hoto Matua的墓地所在。至於其他的點,大概就要很有時間才能去了。
其他
祕密洞穴
由於第三時期以後戰亂頻仍,加上奴隸販子抓人及智利(你要換成『外包的牧場公司』也可以)的統治,因此Rapa Nui人躲在洞裏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所以每個家族 (尤其是自稱長耳人後代的)都有一個以上的祕密洞穴,用來放值錢的雕刻及其他物品,有些Rongo-Rongo就是放在這些洞穴中躲過傳教士的追殺。此外,在有戰亂時也可以讓人躲進去,甚至有些人病危時也會選擇到他們家的洞裏去去往生。我問我們在復活節島的導遊是否也有這樣的洞穴,她說有 (但是好像不太想多談…XD)。
阿庫阿庫
現在當地信仰當然是天主教,在那之前Rapa Nui人相信的神是Make-Make,而Aku-Aku則是另一種存在,比較接近於『鬼』。由於Rapa Nui人的信仰比較接近自然崇拜,所以認定所有的生物及山、海等都有Mana,而有些『成精』的(也有可能是過逝的親人),就會變成Aku-Aku跟在人的身邊,你在做什麼重大的決定之前(例如要進你家山洞),要問你身旁的Aku-Aku (而不是問Make-Make,真是奇怪,大概是一種遠親不如近鄰的觀念?),要是你的Aku-Aku不同意而你硬要去做,你就會被你的Aku-Aku整。在重大節日或重要的事情決定後要分雞肉給Aku-Aku吃(當然最後還是被自己吃掉)。因為Aku-Aku沒有固定形象而且每個人都不同,所以島上並沒有Aku-Aku的雕刻或圖畫 (導遊說的)。
Rapamycin
這個藥用於腎移植的抗排斥治療,而且可以延長老鼠的壽命(可惜不是人類的)。1964年首次發現於復活節島土壤樣品內鏈黴菌產物中,Rapamycin的字首即取名於Rapa Nui的”Rapa”。 Rapamycin的發現處還有一塊巴西惠氏公司牌子(雖然現在惠氏被輝瑞給併了,不過牌子沒有換),牌子現在還在Reno Kau,即Orongo那兒。後來雖然Rapamycin被改名為Sirolimus,不過你還是可以宣稱是來這做醫療考察的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